搜索
越野者旅游

越野者旅游

全國統一價格,絕無購物回扣,不含任何隱形消費,如若發生,團費全額退還!

虎跳峽一日游
價格: ¥498.00
編號:
上虎跳峽三股水純玩一日游
價格: ¥398.00
編號:
香格里拉普達措、依拉草原純玩二日游
價格: ¥898.00
編號: A0109
瀘沽湖摩梭風情純玩二日
價格: ¥898.00
編號: A004
玉龍雪山大索道冰川公園一日游
價格: ¥478.00
編號: A001
玉龍雪山印象麗江一日游
價格: ¥650.00
編號: A002
朝圣梅里雪山三日游
價格: ¥1690.00
編號: C001
玉龍雪山云杉坪印象麗江小索一日游
價格: ¥588.00
編號: A014
玉龍雪山云杉坪藍月谷小索道一日游
價格: ¥398.00
編號: A003
香格里拉精品純玩一日游
價格: ¥460.00
編號:
合作酒店
【瀘沽湖】詩金別院
【瀘沽湖】詩金別院
【瀘沽湖】望湖客棧
【瀘沽湖】望湖客棧
【瀘沽湖】瀘沽湖莊園
【瀘沽湖】瀘沽湖莊園
【瀘沽湖】馨悅居
【瀘沽湖】馨悅居
【香格里拉】香萊華酒店
【香格里拉】香萊華酒店
【香格里拉】第五顆隕石紫薇
【香格里拉】第五顆隕石紫薇
【梅里】遇見梅里
【梅里】遇見梅里
【雨崩】守望香巴拉客棧
【雨崩】守望香巴拉客棧
【亞丁】時代亞丁大酒店
【亞丁】時代亞丁大酒店
景點景區
萬古樓
萬古樓
   萬古樓是麗江標志性的建筑。它在東巴文中解釋為“千年萬代樓”,納西語稱“溫古輪”,意為觀覽暢懷于制高點,因諧其音,名為“萬古樓”?!叭f”者,寓意俯瞰麗江古城及其田園風光,遙望玉龍雪山萬年冰川,又寓意麗江恢復重建家園,千古流芳,萬古不朽。    萬古樓為塔式五重檐全木結構建筑,高33米,象征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33萬各族人民。主體柱子16根,都是通天木柱,是中國全木結構斗拱建筑一柱通頂不連接的第一樓。柱長22米,反映民間“好事成雙”的說法,以及婚嫁選擇雙日為吉的習俗。采用16根通天柱,反映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中有開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傳說,寓意納西兒女共同創造美好的世界。     萬古樓平面是正方形,面闊、進深均為18米,四面入口安放情態各異的四對石獅。樓內繪有2300個吉祥圖案,代表麗江的23個石雕圖案,寓意在一年四季的農時節令中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整座樓中雕刻彩繪龍的圖案有9999個,加上樓頂藻井之中蟠龍,足有萬個,是萬龍萬古只盛,寓意麗江是龍的傳人的美麗家園。樓頂藻井蟠龍張嘴形態,反映龍能吐水傳說,意在有水克火消災,預示人們在登樓觀景或林中散步時候,不要亂扔煙頭,注意防火用火。    登上萬古樓,便可北眺神奇美麗的玉龍雪山,東觀小橋流水人家的麗江古城,西瞰多姿多彩的麗江新城,南望如詩如畫的田園村落。南面遠處還有像支巨筆的“文筆峰”,旁邊又有可放“文筆”的筆架山,山腳恰好有個醮墨的“文筆?!?,與形似硯臺的大研古城,一同書寫麗江的大好風光。
玉水寨
玉水寨
   玉水寨風景區,是以納西民族文化為核心,與自然景觀完美融合的風景名勝,如今已成為麗江主要旅游景區。    玉水寨是納西族中部地區的東巴圣地,是麗江古城的溯源。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將玉水寨指定為東巴文化傳承基地和白沙細樂傳承基地及勒巴舞的傳承基地,進行納西民族古文化的挖掘、整理、傳承、研究、展示等工作。玉水寨東巴文化傳承基地,保留了納西族傳統古樸的風貌,與周圍優美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真正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納西族傳統理念,東巴文化之真諦?,F景區內有三位著名的東巴大師主持日常事務,有數名東巴學生,在玉水寨學習東巴經文、東巴舞蹈、東巴祭祀儀典、東巴藝術等。每年農歷3月5日,整個納西族地區的東巴聚集在玉水寨,在東巴什羅廟舉行一年一度的東巴什羅會.白沙細樂是納西先民創造的音樂奇跡。白沙細樂同麗江洞經音樂,是納西古樂之雙璧。原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也由衷的贊嘆白沙細樂是“音樂的活化石”。玉水寨是2001年七星越野挑戰賽賽點。2002年麗江國際東巴文化旅游節在玉水寨舉行。
文海
文海
     文海,麗江玉龍縣白沙鄉的文海村,平均海拔3100米,在這海拔三千多米的玉龍雪山山脊上,有著一個季節性的湖泊,如同中甸的納帕海一樣,這個季節性的湖泊一年中大多數時間里其實只是一片很大的草原和草原中心的小片湖泊,每年的4~11月草原上放養著成群的牛羊馬豬,而當七八月雨水最多的時節,這大片草原才成了一個湖泊。草原邊的山腳下散落著一百多戶民居,這里就是文海村。      文海下村和文海上村美國《紐約時報》曾發表文章《世外桃源般的村莊》,贊揚云南麗江文海村:這個地方確實仿佛天堂一般。它位于中國西南部的云南省,距離麗江只有幾英里。  文海村周圍的森林里棲息生長著許多動植物,其中包括麝鹿和白腹錦雞。我并未見到什么動物———它們一般藏身在海拔較高的松樹林里,但這里種類繁多的杜鵑花同樣令人難忘。全世界850多種杜鵑花中有20多種可以在這里找到。晚春時節,漫山遍野開滿了各種各樣的杜鵑花,色彩鮮艷的團團花簇點綴在山野間,有紫色的,有粉紅的,還有白色的。      文海村的風景更令人賞心悅目。納西人用木頭建造房屋,屋頂上鋪的是灰色的瓦片,并且直到最近才開通了一條崎嶇的土路把文海村和麗江連接起來(現在可以驅車進入文海村)。這里見不到任何破壞風景的單調乏味的混凝土建筑。這里有的是精雕細琢的扇扇大門,以及秋收時用來晾曬大麥的巨大木架。
寶山石頭城
寶山石頭城
   從云杉坪山腳的黑白水河出發,沿盤山公路向北走,前行約100公里,就到了寶山鄉府所在地。在此下車,稍作休息,便要開始步行,沿山間小道前行約3小時,便據史書記載,寶山石頭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間(公元1277——1294的),當時為麗江路宣撫司所轄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納西語叫“刺伯魯盤塢”,意為“寶山白石寨”,而“ 刺伯 ”即寶山?! 〖{西族先民大約在五六世紀的南北朝時期遷徙到這里,那時寶山州內山脈縱橫,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对?地理志》載寶山州情況說:“其先自樓頭( 寧蒗縣永寧)徙居此二十余世?!笔^城是一個天生巖石城,整座城建在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四壁陡峭,勢如刀削,猿猴也難攀爬上來。巖石上的居民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墻,使石城更易防御和掩護,整個石頭城只有前后兩道門可以出入,關上城門就成了萬無一失的安全島。    沿石城南面小道,拾級而上進入石城,你會看到城內房屋井然,巷道縱橫,宅院相鄰,有近百戶人家。往來居民祥和,與你閑坐聊談城外之事,如家人一般。石城里街巷狹窄,但并不閉塞,也無礙交通,人們順勢就地建城,地面不平坦,卻是天然石路。石城里民居群落,全部隨巖就勢,有的柱磉桌凳等均得用天生巖石稍加修琢而成,有的鑿廚中巨石為灶,有的把庭院中的巨石鑿成水缸,有的甚至將房中拒石修鑿成石床,所制作的很多生活用品可謂巧奪天工,支配和利用自然的科學水平,令人嘆為觀止。    住在石城里的居民善于農耕,他們把家園建在巨石上,把生活開墾到了巨石之外的土地上,他們壘造梯田,興建水利,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形成層層梯田環繞著巨石。5月麥熟,10月稻黃,碧綠金黃的麥海稻浪托舉著巨輪般的石城,是石頭城最美的季節。    石頭城北面的陡峭巖峰,納西人稱為“刺伯太子關”,是為紀念忽必烈率領蒙古軍隊過此險關而取名的,當年千軍萬馬的蒙古軍隊就是從寶山石頭城下的金沙江對巖革囊渡江,南征大理國。      宋理宗淳祜十二年(公元1252年),元太祖成吉思汗遣太子忽必烈攻打大理國,忽必烈率元軍由甘肅臨洮翻越康藏高原,兵分三路進逼麗江,忽必烈率中路軍,經寧蒗永寧直抵金沙江邊,隔江與石頭城相望 。當時納西族首領麥良審時度勢,毅然選擇了歸附蒙古軍的戰略,他親赴石頭城金沙江邊的刺伯渡口,打開寨門,援引蒙古軍革囊渡筏。蒙古軍隊進入寶山,經過一座陡峭的巖峰,據傳此巖峰是玉龍雪山的尾巴,雄奇險要,蒙古軍順利俞越后,麥良便將此巖峰取名為“刺伯太子關”,以志元太子忽必烈經過此巖峰。
指云寺
指云寺
   麗江指云寺位于麗江古城西18公里拉市秣度山中,三面環山,峰巒迤儷凝翠,一面東向敞開,瀲瀲碧透的高原湖泊“拉市?!?,槽船游弋,水鳥舒翅,波光閃爍,清氣襲人。東北天際玉龍雪山半遮半現,晶瑩剔透?! ←惤冈扑率冀ㄓ谇宕赫觊g(1728),光緒六年(1880)重修。為麗江五大喇嘛寺首剎,文峰寺等屬其子孫,叢林廟宇。相傳建寺的時候,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地址,恰巧西藏的一位高僧經過麗江,便請高僧指點,高僧巡視四方,舉起手中的禪杖指著西邊的一片彩云,于是,從此,就在那片彩云之下建起了寶剎。所以名為指云寺。指云寺坐西向東,二進院。有山門、佛殿、配殿、僧堂、廚庫、浴室、西靜。佛殿平面呈長方形,闊五間,三重檐樓閣式建筑,正中為四方形鉆尖頂閣。底層為法堂,上兩曾為藏經樓。六根高12米的通天京柱高聳其間,東南西北十二角雕龍畫鳳飛檐欲博九天。內外檐裝修皆精工鏤雕、彩繪。臺基高達2.8米。殿宇巍峨、富麗、氣勢非凡。寺周圍高低錯落原建有13坐禪院,現只存5院。內植奇花異卉,國家頒布的云南古樹名木中,僅指云寺就有5株:巖桑、銀杏、槐、胭脂梅與云南櫻花。其中巖桑系從西域引植,高19米,胸徑1.24米,樹齡260年,屬珍惜植物。近年又于寺后南側坡頭,發現奇石,刻滿了梵文、藏文,經僧人識辯,內容可讀的有:觀音大悲咒,吉祥咒和金剛亥母咒等。整塊石頭有數條上下貫穿似的人工痕跡的拼接縫。村民為燒石灰用鐵具沿縫撬開一角,露出縫內經文。給它披上了一層十分神秘的色彩,深深吸引往來的游客前往探奇,揭開謎底尚待時日。
玉峰寺
玉峰寺
玉峰寺位于玉龍山的南麓,距離麗江縣城13公里。玉峰寺建于清康熙末年,是麗江著名喇嘛寺之一。寺雖小,卻因有一株山茶而名播海內?! ∷聝扔腥齻€院落,聞名遐邇的“萬朵茶花”植于北院中。相傳,這株茶樹系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所植,先有茶樹,而后建寺。這株“山茶之王”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山茶為兩株不同品種的山茶(一為“獅子頭”,一為“早桃紅”)嫁接后成為一體,直徑34厘米,高僅2米,但樹冠面積達56平方米。每年立春后爭相吐艷,立夏花盡,在7個節令的100多天中,先后分20多批開放,每批千余朵,共開2萬余朵。多為并蒂而開,花為九芯十八瓣,花似七寸茶盤,大枝葉編成“三坊一蓋、二丈見方的花棚”,正面看宛如一開屏的孔雀。萬朵山茶一樹霞,花團錦簇似山茶,被譽為“環球第一山茶花”?! ∶磕甏禾烨皝碛^賞茶花的游客絡繹不絕,人在花叢中,花在人群中,人花爭艷,其樂無窮。玉峰寺與北岳廟、北沙壁畫成為麗江的重要文化旅游景區。每年,當春風初度,玉龍山上白雪皚皚,紅梅未綻之時,玉峰寺的山茶,就已一樹紅霞,笑臉迎人;而當桃李凋零,青果滿枝的時候,它仍花團錦簇,如火如茶。從立春至立夏,100多天,先后開放20來批,一批未蔫而一批又含苞待放,每批1000余朵,總共要開20000余朵,每朵有五至七寸盤子那么大?!叭f朵山茶”,因而得名?;ㄊ轮?,在它的同伴中,實為罕見。三月,開花尤多,云蒸霞蔚,把整個殿宇映得通紅,故又稱“照殿紅”。這時節,遠近的居民,外地的客商,呼朋邀伴,攜盒帶漿,興致勃勃,爭相前往觀花,一時游人如織,無異佳節。二是立地可賞。一般的古山茶,多為樹干高疏,宜遠觀,不宜近賞,遠望一樹紅,近看凌云中;玉峰山茶,主干雖有水桶般粗細,卻僅1米多高,其茂盛的枝干不是沖天凌空,而是被園藝師精心培育,巧妙地組成三坊一蓋、二丈見方的花棚。步入庭院,花枝拂袖牽衣;花朵在眼前頭上競相開放,人在花樹旁,花在人群中,令人目眩神迷。三是鴛鴦并列。賞花人若是細心,就會發現樹若一棵,花開兩樣:一是“九蕊十八瓣”,酥嫩艷瑩;二是“單蕊大山茶”,噴雪吐焰,有的單花綴技,有的并蒂開放,枝條交錯,難解難分,令人稱奇。原來,這是兩株不同品種的山茶并肩長在一起,天長日久,變得密不可分,儼然是一株了。
觀音峽
觀音峽
  云南麗江觀音峽景區位于麗江市東南17公里處的七河鄉占地1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融山水、湖泊、峽谷、瀑 布、森林等自然景觀和納西村落、茶馬古街、民俗風情、宗教寺廟、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景區,被譽為麗江第一景。    景區由黃龍譚和觀音峽兩大景點組成,二者由385米的隧道連接, 有電動小火車載客運行。[1]“漫漫雄關邱塘道,悠悠茶馬滇藏情”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茶馬古道”,此為入口處。茶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它源于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可分為川藏、滇藏兩路。    觀音峽景區是麗江壩子六大關隘之一的玉龍關的入口,是歷史上茶馬古道滇藏線從麗江入藏的唯一關口和軍事要塞。過了木家橋就到了木家別院,這是當年木土司在此設的查稅所。木家別院全面體現了納西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精美六合門、標準蜂窩墻的建筑風格。走在茶馬古街上令人不禁想到大馬幫昔日的輝煌……如今的古街上還分布著許多古舊作坊和店鋪,有木匠鋪、皮匠鋪、銅鐵鋪、銀鋪、客棧、酒館、賣店……這些店鋪不僅正常營業,而且為游客提供了分享民族原生態文化的平臺。而更多的店鋪還是經營餐飲和旅游用品,如各種展現東巴文字的作品、木刻、木雕、根雕、刺繡、書畫等工藝品[1]。 里還可以見到東巴文字墻、壁畫和奇異的圖騰柱。    東巴文是我國納西族使用過的一種文字,基本上屬于象形文字,相傳產生于1000多年前,而東巴教是我國納西族中信奉的一種宗教,信仰多神,巫師稱東巴,經書稱東巴經。圖騰是原始社會中人們以某種自然物的圖形作為本民族的保護神和標志。納西人的圖騰除獅虎外還有青蛙,這自然使人想到人類與神的傳說。再前行還可見用小石塊一塊一塊疊壘粘合的天香塔,這是納西人特有的祭天塔;當年徐霞客曾留宿過的霞客亭;宗教氛圍濃郁的藏文化院……走過繁華的街市,此時綠意漸濃,翠綠墨綠間雜,野花飄香;垂柳依依倒映在幽靜的湖水中,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古香古色的滇藏茶樓坐落在這翠竹綠柳間,在湖水的映襯下分外醒目。穿過一片茂密的竹林便是長約385米過山隧道,可乘電動小火車通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潭月不隨流水去,峽風自與人潮來”過了隧道,前行百余米便是觀音峽口,赫然有石碑書曰:“麗江觀音峽”峽谷清幽,群峰聳立,漸聞水聲。轉過山峰,只見一條瀑布飛流直下,急湍甚箭,確有銀河落九天之勢。這就是麗江觀音瀑,在一旁的山洞里還有站立的觀音雕像,難怪叫觀音峽。觀音瀑已是盡頭,隨滾滾激流,踏離合神光返回,順石級登山,只見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奇花異草,爭奇斗妍,山風清新,沁人心脾。山行1500米便可乘船經月牙島返回木家別院。     觀音峽谷兩岸都是懸崖峭壁,在雨季尤為雄偉壯觀,谷內的觀音瀑上下落差40米,中午時分,雙道的七色彩虹閃耀其間,十分迷人。麗江自古即是茶馬重鎮,被北上的馬幫稱為茶馬古道“第一險關”。我國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觀音峽游覽,并留下了“塢盤水曲,田疇環焉……為麗江第一鑰匙”的贊美之詞。      觀音峽內,山峰林立,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沖天柱”、“古棧道”、“猴子洞”、“駱駝峰”、“唐僧像”等十多個自然景點。渾然天成,形態自異,各不相同。
白馬雪山
白馬雪山
位于云南省德欽縣境內,面積190144公頃,1983年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山針葉林、山地植被垂直帶自然景觀和滇金絲猴?! ”緟^地處橫斷山脈中段,巍峨的云嶺自北向南縱貫全區,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主峰白馬雪山海拔5430米,相對高差超過3000米。區內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在水平距離不足40公里內,有7-16個植物分布帶譜,相當于我國從南到北幾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帶,蔚為奇觀。本區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星葉草、瀾滄黃杉等十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滇金絲猴、云豹、小熊貓等30多種,有“寒溫帶高山動植物王國”之稱,具很高的科學價值?! ∥《氲脑茙X屬橫斷山脈,群峰連綿,白雪皚皚,遠眺終年積雪的主峰,猶如一匹奔馳的白馬,因而得名“白馬雪山”。為了保護橫斷山脈高山峽谷典型的山地垂直帶自然景觀和保持金沙江上游的水土,1983年在云南省德欽縣境內白馬雪山和人支雪山的金沙江坡面,劃出19萬公頃建立自然保護區,現已擴到27萬公頃。整個保護區海拔超過5000米的主峰有20座;最高峰白馬雪山達5430米?! ”Wo區氣候隨著海拔的升高而變化,形成河谷干熱和山地嚴寒的特點,自然景觀垂直帶譜十分明顯;在海拔2300米以下的金沙江干熱河谷,為疏林灌叢草坡帶,生境干旱,植被稀疏;海拔3000-3200米的云霧山帶上,分布著針闊葉混交林,樹種組成豐富;海拔3200-4000米,地勢高峻而冷涼,分布著亞高山時暗針葉林帶,主要由長苞冷杉、蒼山冷杉等多種冷杉組成,林相整齊,為滇金絲猴常年棲息之地,是保護區森林資源的主要部分和精華所在;海拔4000米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帶、流石灘稀疏植被帶;海拔5000米以上為極高山冰雪逞,每一個帶都各有特色?! ∵@里環境幽靜,人跡罕至,生物種類也較多,常見的獸類有47種,鳥類45種,是我國特有的滇金絲猴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此外,區內還有僅產于橫斷山脈地區的小熊貓、綠尾虹雉,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則有云豹、白馬雞和馬麝等珍稀野生動物。
白水臺
白水臺
  位于香格里拉縣城東南的三壩鄉白地村,是納西族東巴教的發祥地。遠處看去,青山掩映中的白水臺造型真的就像層層梯田,在陽光照耀下,又仿若攝影作品中凝固的瀑布一般。一腳踏在白色的石階上,說不出的泌涼暢快。    每年二月初八,是納西族一年一度的"朝白水"活動,四面八方的納西族民眾匯集到這里,歌舞、野餐,向神靈祈求來年的豐收。   相傳,納西族的兩位天神為了讓當地的納西族人學會造田耕地,特地變幻出來這樣一片"梯田",所以又有"仙人遺田"的說法。    白水臺海拔約有2380米,其造型酷似一層層梯田。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氫鈣經太陽光照射,水分蒸發后形成碳酸鈣白色沉積物,之后又不斷覆蓋地表而形成的泉華地,因此是中國最大的泉水臺地之一。    白水臺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屬溫帶氣候,降雨較多,年平均氣溫為11.4℃。這里是中國納西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白水臺最初是作為神祗來敬奉的。相傳納西族東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羅從西藏學習佛經回來,途徑白水臺被其美景吸引,留下來設壇傳教,因此是納西族東巴教徒的神圣之地。附近納西族的民居、服飾和工藝品也很有特色。
東竹林寺
東竹林寺
      噶丹東竹林寺坐落在德欽縣奔子欄鄉書松村南永干頂東坡上,距中甸縣城約105km,距鄉駐地奔子欄23km,滇藏公路從寺后橫穿山腰而過,汽車可直達寺內,且常年四季通行無雪阻。該寺因地處白茫雪山背風凹處金沙江河谷延伸部分,海拔3000米,氣候屬山地季風氣侯,具有“冬無寒冷,夏無酷暑”的特點?! |竹林寺建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原名“沖沖措崗寺”,意為仙鶴湖 畔之寺,寺址在新寺西北約3km處。建寺初期僅有僧侶16人,為噶舉派,后因參與以滾欽寺為首的反格魯派戰亂,改宗格魯派,并與抗薩、支用、書松等7個小寺(貢巴)合并,更名“噶丹東竹林”,意為成就“二利”(利己利人)之寺。從此規模不斷擴大,住寺僧侶至清末已發展到700多人,活佛10人,成為康區十三林大寺一?! ‰S著寺院威望的提高和經濟實力的增強,很多珍貴文物不斷征集到噶丹東竹林,其中有鍍金彌勒法輪佛像、白度母像、三世諸佛像、文殊菩薩像,還有唐卡(宗教卷軸畫)閻羅王群像、十八羅漢像,以及班禪歷生傳、釋迦巨行傳等17幅刺繡,大小靈培、佛塔數不勝數,跳神道具、法器也一應俱全?! ∷略涸獾綒?,1985年7月,由州、縣人民政府撥款新修噶丹東竹林。歷時七年,一座巍峨壯觀的新寺已矗立在昔日的荒坡上。新寺建筑井然有序,布局合理。遠遠望去,赫墻排列,褐窗密布,平頂樓房鱗次櫛比,儼然一座城鎮。位居中央的大經堂為四層土木結構建筑,82根合抱大柱成網狀密布,底層是全寺喇嘛誦經處,正面供有格魯派始祖宗喀巴及其弟子達瑪仁青和一世班禪克珠杰像(俗稱“師徒三人尊”),兩側是釋迦牟尼、觀世音、文殊、度母、普賢等佛和菩薩像。第二、三層分別為經堂、佛殿,以及堪布(掌教)念經和起居的靜室。各層內外都裝潢富麗,彩繪紛呈,加上宗教藝術瑰寶一雕塑、唐卡、壁畫的裝點,更顯得金碧輝煌,氣氛莊嚴肅穆。二層新塑的強巴佛高6.8米,頭部直到第三層,臉形豐滿,形象逼真。覺臥拉康(釋迦牟尼佛殿)的佛像高約10.5米,銅質鎏金,佛冠及前胸鑲滿珍珠寶石,系拉薩色拉寺所贈。東竹林寺還珍藏一幅長達8.5米、寬5.2米的大型唐卡,是用五彩絲線精織而成的護法神像,每年舉行跳神法會時展出一次,供香客觀瞻禮拜?! ?986年10月,十世班禪大師確吉堅贊親臨東竹林寺觀察并捐款贊助?! ∪缃?東竹林寺有僧侶300余人,管事活佛4人。作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保護。1987年10月曾舉辦盛大的“格規定木”慶典活動,此后每年都舉辦僧值節一次,成為康區僧俗民眾朝覲的吉祥福地。若到寺內參觀,可請喇嘛及活佛導游,年輕者通曉漢語漢文者甚多,且待人熱情大方?! ∫蛎咳諆H有中甸一德欽對開班車各2輛從寺外經過,一般不在此逗留。旅游者最好自備車輛,以奔子欄為食宿點,曉行夜歸?;蛟谒略簠⒂^后驅車直往升平鎮。
雨崩村
雨崩村
    雨崩村位于云南德欽縣云嶺鄉境內,因目前無公路可通,進入雨崩,需徒步或騎馬18公里,翻越3700米埡口,加之,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的念慈母峰下五子峰腳下,景色優美,民風淳樸,真乃世外桃源?! ∮瓯朗强蛋偷貐^藏人轉經必去之地,加之自然景色優美,其景觀密度很高,一路上步步皆景,令人恍若世外。雪山、深峽、飛溪、古樹、巨石、宗教……  “雨崩”,其實該叫“立崩”,只是發音是近似吳音中的入音,不拖尾音。就是藏文中“經書”之意。傳說,蓮花生大師在梅里地區藏下四大法寶,其中,有一就是一本經書,藏在雨崩村的一塊巨石中,此巨石就在村子里一座寺廟旁,傳說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經書會重現人世。每到雨崩,就會見到這個隱在村民房屋間不起眼的寺廟周圍的走道上有不少藏人叩長頭,五體投地,以額觸地?! ∮瓯?,一個坐落于云南迪慶高原之上,梅里雪山之懷抱之中的村落,亦是一處承脈于香格里拉“血統”的人間仙境?!坝瓯馈痹诓卣Z的意思里是“珠寶聚集的地方”。在那里,自然之神毫無保留的發揮著他的想象力,鬼斧神工之下,雨崩村最終成為神奇的香格里拉的縮影,成為世人所向往的桃源仙境的模版?! ∧抢?,是一片絕塵凈域,美麗得讓你一聽傾心,一見鐘情!那里,是一方曠古秘境,神奇得讓你入夢入幻,如癡如醉!那里,是一座七色樂土,豐燦得讓你五體投地,八拜頂禮!
石卡雪山
石卡雪山
  石卡山景區位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西南,距縣城7.34千米,它不僅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距香格里拉機場最近的綜合性旅游景區,也是目前迪慶高原唯一具備纜車觀光條件的立體性生態文化旅游景區。其北與納帕海自然保護區相接,南與“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千湖山景區毗鄰,東與噶丹·松贊林寺和獨克宗古城遙遙相望,西面是神秘峽谷與奔騰不息的金沙江,占地面積約65平方公里。景區最高點石卡山主峰海拔4449.5米,最低點納帕草甸海拔3270米,相對高差1179米,幾乎包容了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亞高山帶和高山帶所有自然垂直帶立體生態景觀資源?! 【皡^以“游客和信譽至上”為宗旨,打造精品旅游景區以滿足國內外游客香格里拉之旅的更高愿望和需求為目的,設備先進,服務設施齊全,游客能輕松到達山頂,領略香格里拉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帶和高山流石灘自然生態的無限風光,感受山巔文化和寺外神山文化的神奇韻味。垂直景觀任游走  景區的自然生態景觀旅游資源由地質地貌景觀,垂直帶分布的雪山、靈湖、森林、草甸生態旅游資源、珍稀動植物和觀賞植物構成;人文景觀資源以神山宗教文化和香格里拉垂直游牧文化為主題,為自然生態注入活力。全區開設纜車朝圣觀光型大眾生態旅游線、徒步朝圣觀光生態文化旅游線、綜合生態文化旅游線和村落民俗文化旅游線等幾條功能線路,力求全方位地滿足游客朝圣觀光、戶外運動、軟式探險、徒步穿越、科學考察和民俗風情參與體驗的需要。春綠夏花秋葉冬雪  石卡山景區的自然景觀是動態的景觀。人們把它歸納為這樣一句話:“春看綠草夏看花,秋觀秋色冬觀雪”?! 「咴?,姍姍來遲。五月份,石卡山頂還是白雪皚皚,山腳壩子卻開始變成一塊碧綠的地毯,芳草連天,牛羊成群。藍天、白云、雪山、草甸、藏房、炊煙、牛羊、牧童,大自然的造化,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絕妙圖案?! ∠募臼蔷皡^鮮花盛開的季節,開始是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隨之登場的是五光十色的草本花卉,有黃色的錫金報春和瑞香狼毒、紅色的偏花鐘報春和中甸海仙花、藍色的西南鳶尾和總狀綠絨蒿等等。七、八月份,加申牧場等亞高山草甸又被葉似蕉葉的網脈橐吾和花色各異的馬先蒿和所代替,冰蝕湖邊則長出美麗的觀賞植物苞葉大黃,山頂的高山草甸卻成了矮小奇花的天地。六至八月份的石卡山景區,草甸五彩繽紛,醉倒游人?! 【旁?,當納帕草甸被連片的狼毒花染成紅色的海洋時,石卡山上卻開始被成片的大果紅杉林和樺楊柳樹林染成金色的世界。仿佛在一年的收獲季節,大自然刻意要給石卡山戴頂金色的帽子,給納帕草甸披上紅色的袈裟,慶賀一年的豐收,祈禱來年的祥和?! 《窘笛?,石卡山成為夢幻世界。藍天下,白色的云朵、白色的山巒、白色的草甸和白色的藏房,講述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石卡山景區生態景觀的動態性,還體現在面山立體氣候的垂向變化上,從每年十月開始到次年五月近八個月的時間,盡管建塘壩演繹著“秋紅、冬白、春綠”的高原印象,石卡山頂卻是白雪皚皚。也正是有了石卡雪山,才使建塘壩保持住了3個季節“雪山草甸”的香格里拉印象。而今,石卡山巔的雪景與索道纜車的結合,是香格里拉一道新型的風景線。草青青,天湛藍,林濤載水聲,鳥語伴花香,漫步其中,你將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普達措
普達措
   2006年,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通過地方立法成立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并宣告原已于1988年由國務院批準劃入“三江并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有關地域為中國大陸地區的第一個“國家公園”。但地方立法機關沒有權限批準國家公園,故而,該公園不應被視為中國第一個官方的國家公園。    2007年6月21日,我國大陸首個被定名為國家公園的保護區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正式揭牌。當時,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省長秦光榮,副省長劉平,省政協副主席和占鈞,省政府秘書長丁紹祥為公園揭牌。 該個概念是由云南政府提出的,云南政府還稱要在省內建立更多的“國家公園”。    2008年6月,國家林業局發出通知,同意將云南省列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以具備條件的自然保護區為依托,開展國家公園建設工作”。然而已啟動建設的“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其所在地域不在云南省各級自然保護區名單之列,并且仍舊是“三江并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其中一個景區?! ∫簿褪钦f,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林業主管部門審批的“國家公園”,審批方是國家林業局,主管方是云南省林業廳?! 〈撕?,2008年10月,中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家旅游局批準建設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黑龍江湯旺河國家公園?!昂邶埥瓬訃夜珗@”是中國第一個由官方命名的國家公園?! ∑者_措國家公園是一個無任何污染的童話世界,水質和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湖清清,天湛藍,林濤載水聲,鳥語伴花香,是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最佳凈域。這里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都能出很好的片子。   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內有明鏡般的高山湖泊、水美草豐的牧場、百花盛開的濕地、飛禽走獸時常出沒的原始森林。碧塔海、屬都湖兩個美麗的淡水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盛產裂腹魚、重唇魚;秋冬季節大量的黃鴨等飛禽在湖邊嬉戲,天然成趣。漫步在林間的牧場上,馬兒叮咚的脖鈴聲、遠處牧棚里悠悠冒起的炊煙,顯得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是那么和諧。每年夏季,滿山的杜鵑花與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競相開放,小鳥們也紛紛前來湊熱鬧,景區鳥語花香,令人沉醉。原始森林里的各種林木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皡^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有時云霧飄渺,時隱時現,宛如仙境,有時則云海茫茫,有如騰云駕霧一般,情趣盎然。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儼然就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此外,還有多處斷層崖、林間小澗、深溝峽谷等獨特小景交錯分布,具有極高的地理科學價值與旅游觀賞價值。
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
  梅里雪山冰斗、冰川隨處可見,其中最長的冰川,藏語稱“明永恰”,“明永”系冰川下一村寨?!扒ⅰ笔潜ㄈ诨乃??!懊饔馈奔椿鹋?,因該村四周山巒起伏,氣候溫和而得名“明永”?! ∶饔来瀣F有52戶約300人,全是藏族,隨著迪慶香格里拉的旅游熱和“三江并流”世界遺產申報成功,來明永冰川旅游觀光的游人增多,明永村從1998年開始搞起了馬隊運輸,由于從縣城到明永村的公路全線貫通了油路,同時從明永至冰川8公里的人馬驛道得到了改善。從縣城出發,一小時左右便可到達永宗、明永、斯農等村寨。若上山觀賞冰川,可雇騎馬匹。雖路途艱險,有熟諳山路的藏民樂意為您牽馬帶路,祝您一路平安。從2000年起,來冰川的游人每年成倍的增加,明永村蓋起了一棟又一棟的農家樂,接待著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游客,從2002年起戶戶成了萬元戶,該村被游人譽為旅游村,2003年1月至11月該村人均旅游收入達2800元?! ”_下雪山山麓腹地是太子廟。太子廟為朝拜神山的香客煨桑之地,分“滾堆”(上太子廟)和“滾美”(下太子廟)兩部分。太子廟常年香火旺盛,轉經者絡繹不絕于途。香客朝山轉經時,依照先下寺(滾美)后上寺(滾堆)的順序轉經拜佛。藏民在太子廟轉經朝拜后則徒步攀爬圣潔的冰川,他們視此為吉兆?! ∶饔辣ㄊ强ㄍ吒癫┓逑缕渲幸粭l長長的冰川,這是一條低緯度熱帶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山頂冰雪終年不化。由于它所處的雪線低,氣溫高,消融快,靠降水而生存,因而它的運動速度也快。到冬天,它的冰舌可以從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處,如一條銀鱗玉甲的游龍,從高高的雪峰一直延伸到山下,直撲瀾滄江邊,離瀾滄江面僅800多米?! ∶饔辣▽嵲谑请U峻無比,因此上明永冰川需要借藏民的幫助用騾子等牲口載上去(只能載一程路)。但按本地居名的說法:這是座神山,上冰川朝圣必須步行上山以示心誠?! 〉矫饔辣?,不知是到了夢境還是詩境。在這里,千年古雪燦燃亙古的戀情,云霧彌漫掩住歷史的門扉,大地扭結,托出歲月的深淵。三江并流,涮走了煙云,帶去了流沙,淘盡了污濁,孕育出如蓮的美景。這里,歌聲喂養著小鳥,少女的流盼梳理著花朵;陽光撫摸每一道生命的年輪;蜜蜂的歌聲,蝴蝶的翔舞,沉醉了過往的山風,天鵝的翅膀將藍天的白云剪成花環。永不敗落的鮮花是山谷的笑容;悠悠鹿群作美女的散步,呼嘯山鷹是云中的音符;山間的牦牛,像大地的紐扣。狼毒花燃燒了自己,也點燃了原野;鐘情鳥不再呼喚,恬靜的夢中沒有陰影。這里,格?;ㄊ茄┥降幕ㄟ?,寺院的晚鐘,送來祝福的溫馨,如慈母的呼聲。駿馬、帳篷、炊煙、奶茶,將人生過濾得純凈香醇;森林、流云、湖光、雪山,洗滌盡人世的喧囂。天高了,地寬了,水長了,視野中滿溢著遠古的倩影。情歌軟軟的,山歌綿綿的,連酒歌都是細細的?! ≡谶@里,每一步都會踏入詩境,每一次心跳都會觸動旋律,每一回眨眼都會閃現畫卷。這樣的世界,只有聆聽,只有神會,只有凝視。人與自然,自然與自然,永遠不是對峙,是一種默默的交流,柔情地傾訴……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
  哈巴雪山位于香格里拉縣東南部,是喜瑪拉雅山造山運動及其以后第四紀族構造運動的強烈影響下急劇抬高的高山。最到峰海拔5396米,而最低江面海拔僅為1550米。山勢上部較為平緩,下部則陡峭壁立,望之險峻雄偉而又美麗神秘?!肮汀睘榧{西語,意思是金子之花朵。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位于云南省中甸縣東南部。與玉龍山隔虎跳峽相望,攀登季節為每年11月到次年2月,受季風影響,1、2月風力較大,經常達8級以上。11月與12月風力較小,是攀登的最佳季節?! 」脱┥揭蚓薮蟮暮0胃叩筒町?,形成了明顯的高山垂直性氣候,依次分布著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等氣候帶,山腳與山頂的氣溫差達22.8度,這種氣候又孕育了垂直帶狀分布的生態系列。立體分布著高山寒凍植被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冷杉、云杉、針杉、山地常綠闊葉林帶、干熱河谷灌草叢帶等,植物種類繁多。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棲息著許多珍貴動物。哈巴雪山主峰高5396米,山頂終年冰封雪凍。主峰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環立周圍,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皇冠寶鼎。隨著時令、陰晴的變化交替,雪峰變幻莫測,時而云蒸霧罩,寶鼎時隱時現;時而云霧飄渺,絲絲縷縷蕩漾在雪峰間,“白云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白雪襯著藍天,雄奇中透出無限的靈秀?! ≡诤0渭s4700米左右的地方,懸巖披掛著冰瀑,仿佛雪山高潔優美的樂章。這一道道的懸冰川,屬我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溫冰川。據說那些千奇百態的角峰、刀脊、U形谷和羊背石,就是古冰川留下的痕跡。古遠的冰斗還融化積聚成眾多的冰磧湖,這些冰磧湖就分布在海拔4100米左右地帶上,以黑海尤為著名?! 『诤R蛩缒妹?。湖水幽深神秘,且四時景觀各不同。最奇特的是,人們只要站在湖畔長嘯數聲,湖畔四周便會細雨紛紛,有時甚至會暴雨傾盆,將人淋個渾身透濕。這種呼風喚雨的奇特景觀,更增添了黑海的神秘性。黑海中有數量極多的雪魚,俗稱“娃娃魚”,在氣溫合適的時候,雪魚匯成一環狀,黑壓壓環繞在湖邊淺水中,情形十分奇特。除雪山、湖泊、杜鵑外,哈巴雪山景區內還有許多懸泉飛瀑?;蚯逍?、絲絲縷縷,或氣勢洶涌、聲喧如雷。如:尖山瀑布,高約40米,水流充沛,氣勢恢宏,水從崖頂跌落,化為蒙蒙細雨,有時在陽光的折射下,水霧幻化成七色彩虹,景致十分奇妙;大吊水瀑布,高近200余米。其源頭在雪線之上,屬季節性瀑布,每年4-9月,冰雪融化,雪水沿陡峭的斷崖奔瀉而下,形成涓秀奇麗的哈巴大吊水瀑布。皚皚雪峰,云霧飄渺,飛流破云而出,如天河入塵,有“飛流直下三千尺”之勢?! 」脱┥阶匀槐Wo區距中甸縣城120公里,是以保護高山森林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觀及滇金絲猴,野驢、貍、猴為目的而設立的寒溫帶針葉林類型的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氣候特殊形成了呈立體狀分布的植物帶,海拔4000米—5000米地段,分布著高山寒凍植被帶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叢,海拔3000米—4000米主要分布著冷杉、云杉、海拔2000—3000米地段分布著針杉,山地常綠闊葉林帶;海拔2000米以下是干熱河谷灌草叢帶?! ≈参锓N類繁多,保護區內的蟲草,貝母,珠子參,天麻,雪連等名貴藥材,質優,藥用價值高,而蘭花、百合、報春、龍膽、野牡丹等名花隨處可見,在濃密的原始森林中,棲息著多種珍禽異獸。如一類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野驢;二類保護動物雪豹、獼猴、小熊貓、金錢豹、原麝、馬麝等,具有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動物有黑熊、野豬、花面狐、鸚鵡和多種畫眉鳥。自然保護區內是科學家從事動植物研究的理想處所,亦是旅游觀光的極佳勝境?! 」脱┥绞堑谒募o阿爾卑斯——喜馬拉雅構造運動而隆起的。整個保護區4000米以上是懸崖陡峭的雪峰,亂石嶙峋的流石灘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勢較平緩,地貌呈階梯狀分布,保護區內氣候呈明顯的立體分布,海拔從低至高依次分布著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氣候帶,可稱整個滇西北氣候的縮影?! 」脱┥缴巾敯l育的現代冰川為懸冰川,是我國緯度最南的海洋性溫冰川。至今還保留有許多古冰川遺跡——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最典型的古冰水形成的眾多的冰磧湖,如黑海、圓海、黃海、雙海等,湖水因湖底石色而異,水溫極低,無水藻和魚類生存?! 」脱┥阶匀槐Wo區是以保護高山森林垂直分布的自然景觀及滇金絲猴、野驢、獼猴為目的而設立的寒溫帶針葉林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哈巴雪山有“天然動物園”的美譽。 自然保護區風光主要由哈巴雪山主峰、高山冰磧湖、杜鵑花、雪山瀑布群構成,高山冰磧湖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哈巴雪山主峰終年冰封雪凍,顯得挺拔孤傲,四座小峰環立周圍,遠遠望去,恰似一頂閃著銀光的皇冠寶鼎。隨著時令、陰晴的變化交替,雪峰變幻莫測,時而云遮霧罩,寶鼎時隱時現;時而云霧飄渺,絲絲縷縷蕩漾在雪峰間,“白云無心若有意,時與白雪相吐吞”?! 〉焦脱┥铰糜?,令人最難忘的要數這里的杜鵑花。自然保護區幾乎集中了整個滇西北杜鵑種屬,從山腳到山頂分布著近200個品種,占整個云南杜鵑種類的70%左右。被國內外生物學家雀為“世界花園之母”。自然保護區內海拔高差大,氣候呈垂直分面,在不同的海拔地段,可欣賞到不同種類的杜鵑花。每到花期,杜鵑花破雪綻放,隨山衍展,白雪紅花,交相輝映。最為奇者是游人可踏花而行,移步于群芳之上,俗稱“花上飛”,是哈巴雪山自然風光中的一絕?! 」脱┥阶匀槐Wo區內,自然景觀除雪山、湖泊、杜鵑外,還有許多縣泉飛瀑?;蚯邃羝嫘?,絲絲縷縷,或氣勢洶涌,聲喧如雷,令無數游人流連忘返。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
 觀賞梅里雪山的理想季節是10~5月的冬春季,最佳季節是10月底后,天氣晴朗,空氣潔凈,透明度高,常能看到主峰。  其他時間,要看運氣。一般在清晨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更容易看到雪山。但梅里雪山氣候瞬息萬變,卡瓦格博峰突現的機會也不少。有的游客在麗江看天氣,雨則不動,晴即前往,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其實看山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尤其是看神山。一種正確的思想是不太關心時間和天氣,而是帶一顆心,去看神山。  秋末和春初,觀卡瓦格博峰8~9點左右,能看到雪峰下,針葉帶有一條白的云帶,當地藏民特稱之為“卡瓦格博獻哈達”。隨著太陽的升高,云帶不斷上升,中午時分云朵飄浮在卡瓦格博峰頂上,此為“卡瓦格博打傘”,能領略此種景致的機會不多,據藏民傳說只有緣之人才能有此福分。  雪山觀景有幾個地方比較理想,一是214國道下了白茫雪山,可以看到了梅里雪山全景,但公路狹窄,不宜久留。二是霧農頂觀景臺,從中甸方向進入德欽的214國道上,離德欽縣城約15km,建有13座白塔,地勢開闊,頗為壯觀。三是飛來寺燒香臺,飛來寺村位于德欽往西藏的214國道上,離德欽縣城約11km,當地藏民及過往行人均在此燒香祈褔,此乃觀日出日落之佳境。飛來寺燒香臺已經成為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旅游地,餐飲食宿酒吧都有,絕大部分游客都住在這里,觀日出日落,去雨崩和明永也最為方便。  梅里雪山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是一座北南走向的龐大雪山群體,北段稱梅里雪山,中段稱太子雪山,南段稱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稱“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東經98.6°,北緯 28.4°。里雪山屬于橫斷山脈,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西藏的察隅縣交界處,距離昆明849公里。梅里雪山屬于怒山山脈中段,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梅里雪山北與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連接,相傳共有山峰有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位於東經98.6°,北緯28.4°,海拔6740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山峰。  在藏文經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高峰,均被奉為“修行于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卡瓦格博,被一些人尊奉為“藏地八大神山之首”。    1908年法國人馬杰爾·戴維斯在《云南》一書中首次使用“梅里雪山” 的稱呼。但實際上梅里雪山所指的并不是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而是指在太子雪山北面的一座小山脈。那座小山脈在當地被稱作梅里雪山,因此山腳下的一處村莊也被稱為梅麗水(或梅里石),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說拉曾歸面布,海拔5229m。這個錯誤主要源于我國六七十年代的全國大地測量。當年,一支解放軍測量隊到了德欽,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誤把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記作了梅里雪山,并在成圖后如此標注出來。從此,太子雪山就成了梅里雪山,這個名字也徹底壓過了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位于香格里拉以北5公里的佛屏山下,是公元1679年五世達賴和清康熙皇帝敕建"十三林"之一。松贊林寺不僅是云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群落,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松贊林寺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松贊林寺于藏國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公元1679年)興建,于陰鐵雞年(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為松贊林寺選址時,達剌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 ∷少澚炙轮猩畟H分為活佛和扎巴兩類,除活佛外的僧侶按學歷及資歷分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職責分則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則、格干等十數種職務。崩主活佛在香格里拉僧谷中有較高聲望,任香格里拉縣政協副主席。目前松贊林寺有僧侶700余人,從縣城到松贊林寺的進香道路已修葺一新。松贊林寺正以古老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四方賓客。每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九日,藏民在此舉行以"跳神"(面具舞)為主的格冬節,氣氛神秘而熱烈。  松贊林寺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全寺仿造拉薩布達拉宮布局,依山勢而建,氣勢恢宏。主殿莊嚴華貴,殿內壁畫色彩鮮艷,筆法細膩,貴氣華麗,驚為天人,以描述史跡典故,弘揚佛教教義為主?! ≡鷤}、吉康兩大主寺建于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具有漢式寺廟建筑風格。松贊林寺內收藏了許多珍貴寶物,歷代珍品眾多,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黃金燈等。
依拉草原
依拉草原
 納帕海位于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城西北部 ,距縣城8公里。也稱依拉草原。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飛禽黑頸鶴的理想棲息地,也是全縣最大的草原?! 〖{帕海是高原季節性湖沼及草原景觀,在夏末秋初積水量大,到冬春季節,水面縮小,蕩漾的湖水就變成大片的沼澤草甸。秋天的草原一片金黃,皚皚雪峰倒映于湖泊之中,彷如天堂??梢栽诩{帕海依拉草原騎馬,觀湖,看“風吹草低見牛羊”。  依拉草原位于香格里拉縣城西北6公里處,總面積13平方公里,是迪慶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語意為“豹山”,因傳說中依拉草原門戶內北邊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  既可以在依拉草原領略藏區草原一派牧歌式風光,又可切身感悟迪慶香格里拉藏民族神秘人文風情。7月的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蕩漾的海洋,上面浮滿數不清的鮮花、玫瑰紅的野芍藥、野菊和說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與秀麗的納帕海、美麗古老的依拉村連為一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藏語稱為 “ 納帕錯 ” ,漢語意為 “ 森林背后的湖。 湖西北山上是中甸古寺 -- 流通欽寺的遺址。史載 該寺建于明末,毀于清初教派之爭,曾有一尊三丈六尺高的強巴佛像使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未能觀到而抱憾終生。登臨古寺遺址,納帕湖及草原盡收眼底。 納帕海 西北山上,中甸古寺 —— 袞欽寺的遺址。古樹參天、郁郁蔥蔥,四周斷坦殘缺,瓦礫遍地,該寺建于明末,毀于清初。據史料記載,該寺有一尊三丈六尺高的強巴佛像,明代旅游家徐俠客曾慕名前往參觀,被 麗江 木氏土司所阻攔未能如愿而抱憾不已。登臨古寺遺址,納帕草原盡收眼底,在清幽、寧靜的自然風光中憑吊古跡,別有一番風情。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這座法國傳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動工,1921年修建完成,氣派的教堂成為了“云南鐸區”的主教禮堂。人文歷史    佛教是內化的生活藝術。迪慶的藏民們大多是虔誠的佛教徒,把它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謂是個奇跡。   18世紀中葉,西方天主教士進入迪慶,竭力將其勢力滲透到滇西北并力圖擴展到藏區腹地。他們建立教堂、發展信徒,在強大的藏傳佛教勢力中,極艱難的存在著。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傳佛教的百姓所仇視。百姓們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傳教活動,引發了阿墩子教案和維西教案。    在1905年的維西教案中,憤怒的群眾焚毀了瀾滄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殺死了法國傳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當時清政府迫于帝國主義的勢力,派重兵鎮壓僧俗民眾,反洋教的群眾抵抗了三個月,最終被鎮壓下去,教會因此而獲得了巨額賠款,在茨中約三分之二的土地上興建茨中教堂。    1921年,茨中教堂竣工,成為天主教“云南鐸區”主教坐堂,下轄2個分堂,先后辦過一所學校和一所修女院,1951年在此成立省立第一完全小學。建筑風格    教堂風格整體上體現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羅馬教堂的特色。主體建筑坐西朝東,為磚木結構。其正面為高大的鐘樓,鐘樓的上部,雖為中式亭閣,中式飛檐瓦頂,但它兩頭頂端的十字架標記還是引證了它西式的身份。在歷史風雨中飄搖多年之后,政府的出錢修繕、保護,使它重現當年的風采。    走進茨中教堂的時候,教堂里空無一人,時間仿佛凝固在斑駁潮濕的墻壁上。    茨中村位于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區域,紅色的瀾滄江從村旁奔流而過,一座懸索橋跨過河流,把茨中村和公路連接在一起。由于村莊坐落在對岸綠樹掩映的山坡上,行駛在德欽前往維西的途中,一不留神就會錯過。    茨中教堂建在木繁茂的村寨中央,背系青山,四周有農舍梯田點綴。建筑群體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別具風格。整個建筑以教堂為中心配套組合,中西兼容,主次得體,包括大門、前院、教堂、后院以及地窯、花園、菜園、果園等等,結構緊湊。規模壯觀。沿大門筑有外圍墻,院內辟花壇,植果木,風雅別致。    教堂座西向東,為法式(哥特式)建筑,整體成十字形,如意踏跺高1.30米,拱形門廊用條石砌成,進深6米,寬3米,門廊之上再砌成三條鐘數(晾望樓),高達20米。樓頂為亭式攢尖頂木結構,用4棵內樁和12棵外柱承托脊樟,內外柱問砌有石欄桿。登上鐘樓、茨中景色盡收眼底,還可遙覽江岸風光。教堂進深22米,面寬12.7米,由二排六棵正方形石承托屋脊,兩側各設7個小窗。祭臺寬3.8米,進深5.75米,兩側設有凈身、更衣室,屋頂用玻璃瓦覆蓋。    這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但又明顯融匯了藏漢等民族建筑的藝術特色。在高大的三層鐘樓的屋頂上,有中國傳統式的飛檐。鐘樓的最高處豎立著十字架。但是教堂內部卻到處是中國化的對聯:極仁極愛,至善至謙。而在耶穌像左右分別是:宣仁宣義聿照拯濟大權衡,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聞。教堂的后院有兩座并排的墳墓,墓穴均為圓拱造形,墓上有十字架,北側墓穴的墓碑上刻著法國傳教士伍許冬神父的名字,他死于1920年。另外一座已經沒有姓名的墓穴埋葬的是瑞士傳教士于伯良,于伯良來茨中不久,就因腦膜炎去世。茨中的傳教士在1949年以后都返回了歐洲。茨中教堂葡萄酒    院中的兩棵百年棕樹亭亭玉立,果園里出產的葡萄甘甜可口。傳教士從法國帶來了釀制甘地葡萄酒的器皿和釀制技術,并把釀制技術傳授給當地信教群眾。當時不遠萬里來東方傳教的教士們,幾乎個個都是多面手。他們得懂建筑——自己繪制教堂的圖紙;他們得懂音樂、會彈琴——要教教徒唱圣詩;還得懂繪畫——教堂內壁上的壁畫得自己畫。而茨中教堂的傳教士還多一樣本領:那就是栽種葡萄、釀造葡萄酒。時至今日,教堂里還保存著當時釀酒的器皿。如果你到茨中,還可品嘗到醇正的甘地葡萄酒。如今的茨中壩子真可謂是大型的葡萄基地、葡萄園,農戶個個是種植葡萄的能手和釀制甘地葡萄酒的能手。茨中出產的計地葡萄酒是德欽縣大小酒店賓館的搶手貨,茨中百年甘地葡萄酒名不虛傳。茨中村民熱烈歡迎中外游人到茨中旅游觀光,有當地的居民在販賣他們自釀的葡萄酒。當年法國傳教士帶來的葡萄在茨中漫山遍野種植起來了,這種叫做“玫瑰蜜”的葡萄在法國本土已經絕跡,但在云南偏僻的深山中依然生長良好。法國傳教士教會了當地的老百姓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的釀造技術,承襲至今?,F在家家戶戶都會釀酒,他們釀造的葡萄酒,是宴會上搶手貨。據說,云南干紅就沿用了當年法國傳教士帶來的配方。    茨中教堂是香格里拉的象征和濃縮,百年茨中教堂是中法友誼的象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每禮拜時節,你若走進教堂,便可聆聽“山民們一遍遍唱著給主的贊美詩”,尋找到詹姆斯·希爾頓在《失去的地平線》中塑造的人物——法國傳教士佩羅極其相似的經歷和故事。
小中甸
小中甸
   小中甸鎮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縣城建塘鎮之南,介于北緯27°20′~99°59′之間,鎮駐地小中甸村,海拔3240米,距縣城36公里。元代稱小旦當,亦稱楊達木,屬奔不兒亦思剛招討司管轄。     明永樂四年(1406年)置楊湯安撫司,弘治九年(1496年)為木氏土司占領,嘉靖八年(1529年)在今聯合村貢下建行宮管理滇西北藏區,清雍正二年(1724年)中甸歸屬云南管轄后,為小中甸境,民國改為第二區,民國29年改屬全甸鄉。1950年設小中甸區。1958年建立高原人民公社,1962年恢復改稱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8年改為小中甸鄉,轄聯合、和平、團結三個行政村,50個農業合作社,78個自然村,1313戶,7802人,藏族占總人口的92.24%  小中甸為二塊大小幾乎相等的壩子,總面積128平方公時里,北稍高,南稍低,周圍群山環列,碩多崗河從北往南貫穿全境,農田村舍分布于河的兩岸。據土地詳查,全鎮總面積879平方公里(1318405畝),其中耕地面積41433畝(1990年統計數為27054畝),林地770178畝,牧草地416701畝,水域面積9084畝,居民點占地6488畝,交通占地6865畝,未利用荒山67656畝?! ⌒≈械榈靥幐吆畨螀^,年平均氣溫5.8°C,極端最高氣溫26.5°C,極端最低氣溫-19.4°C,無霜期10天,年均降水量849.8毫米。農作物一年一熟,主產青稞、小麥、洋芋、蔓菁。1990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614畝,總產3963噸,畝產168公斤,人均產糧509公斤。大小牲畜存欄27643頭(只),肉類總產量341噸,牛奶產量1678噸。農村經濟總收入583萬元,人均748元,純收入411萬元,人均527元?! ⌒≈械殒偨煌ㄊ址奖?,滇藏公路貫穿全境,還有林區公路,鄉村公路345公里,遍布于3個行政村的78個自然村。
領隊風采
上一頁 1 下一頁